“引力波”轉發量突破17億!“頂尖科技”才是江蘇人的菜!
視頻說明:“混合現實消防”項目能讓人通過虛擬空間“走進"火場,通過對消防器材的選擇,強化消防知識。
交匯點訊“走進”一個大屏幕,卻步入瞭一個逼真的火災現場,你可以看見身邊燒起的熊熊烈火,也可以拿起你手邊的合適的滅火器,緊急處置火情……這樣一個生動可感的火災現場模擬情境,出現在9月14日舉行的2017全國科普日江蘇主場活動現場。
“科技感”爆棚的科普項目成為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包括混合現實消防、STEM創新課堂、AR隨動等高線等項目作為此屆江蘇優秀科普作品於當天在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對公眾開放。交匯點記者從現場獲悉,本屆活動主題為“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迷信”,活動從當天開幕起,還將持續一周時間。
AR教學進課堂:4D感受“蠶寶寶”養成記
用科技的方式,為你普及科技
你印象中的“科普”是否還停留在看科普片、傳閱科普小卡片,或者頂多點開科普可視屏?走進今年江蘇科普日的主場活動,你會發現隨著科技發展,“科普”的形式也變得“很科技”,不少項目利用前沿的科技手段,為青少年、老百姓更好感知科技、更準確的掌握科學知識提供瞭便利。
打開一款APP,用手機或者Ipad的鏡頭掃一掃少兒科普書上的“蠶”,移動端屏幕上變回出現從蠶卵到蠶寶寶(成蟲)完整成長周期的一段4D視頻。在江蘇科普日主場活動現場,來自蘇州工業園區的物流車隊管理系統企業“夢想人”,自主研發的一款青少年AR科普產品吸引不少傢長的關註。交匯點采訪中獲悉,用AR技術幫助教學已逐步在江蘇一些學校試點,“夢想人”副總顧駿東向記者介紹,目前已結合學校教學需求,將AR課堂送進江蘇近30傢中小學。“例如蘇州的翰林小學,就在利用我們的AR技術,幫助孩子們學習科學學科,再例如蘇州的星城中學,化學、物理、地理、生物等課程教學都用瞭我們的AR技術。”顧駿東告訴記者,用AR的方式讓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便於孩子們理解知識,也利於激發他們對科技的興趣。
活動現場,記者打開“夢想人”推出的App——4D書城,點開一本科普戶書籍《毛公鼎》,遠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西周晚期文物“毛公鼎”,便會立體在眼前,點擊“毛公鼎”的不同位置、角度,其中銘文都清晰可見。“類似的的AR科普書還能立體呈現種子發芽的過程、‘會飛’的軍事武器等等。”顧駿東向記者表示,目前得到的AR進課堂的反饋不錯,未來還將繼續助推AR課堂在江蘇中小學的試點。
記者瞭解到,此次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展示活動共展出100餘項,同時,省市縣三級聯動,全省各地1300多項科普活動陸續開展。
“引力波”大熱引關註轉發量突破17億
專傢:要以“大科學思維”建設現代科技館深度普及“頂尖科學”
相較於展館中科普項目“電光火石”的創意不斷迸發,另一側開講的2017年全國科普日江蘇科普論壇,熱烈中還帶著專傢的冷思考。近年來,江蘇各地在科普設計方面加大瞭投入力度,什麼樣的“科技館”會是真正受公眾歡迎的?此次論壇中,專傢也聚焦瞭這一課題。
“引力波事件出來以後,我們監測瞭引力波事件的關註數據。”論壇開始沒多久,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總編輯、中國數字科技館核心專傢楊再石教授用一組數據告訴我們,現代社交傳播中,公眾關註的熱度極大集中在“頂尖科學”命題上,“2016年2月1號到2月29號是引力波事件熱議的高峰期車隊監控系統,大傢閱讀引力波的數量3509萬,收藏人次30206萬,評論數107199萬,總的分享數達到175044萬。”
引力波能讓我們在恒星內部看到超新星
“引力波”的大熱,並非一個巧合。楊再石教授以2016年為例,去年的十大科學熱詞中,公眾聚焦最多的的確是“頂尖科學”。“第一個熱詞是‘量子’,除瞭引力波之外,射電望遠鏡也以1840萬的點擊率成為大熱詞。”楊再石以此為例,提出觀點:科技部門要正視公眾對於頂尖科學的關註,要以“大科學思維”來審視現代科技場館的創新和建設。
具體來說,哪些科技領域稱得上是“大科學思維”呢?對此楊再石表示,首先是頂尖基礎科學的重大成果,包括引力波、量子隱形傳態、物質拓撲相等等,這些領域很“深”,但也正因為深,所以更加需要普及,提升國民科學素養。其次,楊再石認為,應關註gps車輛監控系統戰略先導科技的重大發展,比如說國傢空間實驗室、北鬥導航網等,應在科技場館中重點反映。此外,高端裝備制造的重大項目、科技創新要素的重大進展,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都被認為是未來科技場館應向公眾深度普及的方面。
交匯點記者王夢然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留言列表